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政务之窗 > 新闻中心 > 乡村振兴 | ||
环境蝶变 雕琢生态宜居样板 | ||
|
||
近日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》正式发布,明确提出要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,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,建设美丽乡村。惠州正大力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工作,其中惠阳区作为示范之一,取得显著成效。 系统化整治带来乡村蝶变 惠阳区新圩镇花果村作为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第二批省级拟培育典型村,曾经面临着环境脏乱、黑臭水体等问题,如今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措施,焕然一新,成为生态宜居的典范。花果村的环境整治工作由“两委”班子牵头,联合各村小组,发动村民集中清理垃圾、治理黑臭水体,拆除废弃泥砖房,有效改善村庄卫生状况。2024年,花果村抢抓植树黄金期,组织村民种植树木700棵,同时推进“三线”落地工作,解决通信网络线和电视线的“蜘蛛网”问题。此外,村里还对64栋存量农房进行了屋顶小披檐“微改造”,优化村庄整体风貌。新建的果园路、村委会停车场、为民桥桥梁扩宽等基础设施,不仅提升村庄“颜值”,也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便利。 村规民约助力生态建设 镇隆镇大光村另辟蹊径,以村规民约为抓手,将“绿化美化”“垃圾分类”等条款纳入其中,通过义务植树活动和外立面改造,稳步推动村庄生态建设。2024年,大光村共开展6次义务植树活动,植树1000棵,打造绿色宜居家园。大光村文化遗丰富产,拥有惠州市最大的客家围屋崇林世居。村两委将“文化遗产,珍重爱惜”写入村规民约,村民的保护意识显著增强。同时,村里完成139栋小批檐外立面改造,提升村庄整体风貌。此外,村规民约积极倡导“勤俭节约、移风易俗”“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”等理念,这不仅显著提升村民生活品质,更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 随着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的深入推进,惠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着力推进乡村建设,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,推动乡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宜居建设。惠州将借助数字化治理、智慧农业和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等创新手段,进一步提升生态宜居水平,致力于为全省乡村振兴树立全新典范。 |
||